水晶杯

年代:战国
尺寸:口径7.6厘米,底径5.2厘米,圈足高2厘米,通高15.4厘米
来源:1990年杭州半山石塘战国1号墓出土
简介:

        水晶杯器口微敞,平唇,杯壁斜直,底圆,圈足外撇。整体呈喇叭状,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通体平素、造型简洁、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

        二十世纪90年代,水晶杯出土的墓葬所取木炭标本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测定,墓内所出的陶瓷器标本送上海博物馆热释光测定,实验室测定数据同器物推定年代相符,大约为战国中晚期。

        从矿物来源看,水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出产,如江苏省东海市,自古就有水晶开采,出产的水晶硬度高、质纯净、体积大。这些本土矿藏的存在,为体量较大的水晶制品产生,提供了原料基础。

        中国使用水晶的历史悠久,最晚至春秋时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这些水晶器物采用圆雕工艺,比单纯的钻孔和弧面打磨更为困难。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虽然水晶在地质学上属石英,硬度为摩氏7度,是宝玉石中硬度较高的品种,但这对于玉石器加工技术已进入鼎盛阶段的战国时期来说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玉器加工的关键工具——砣,它在材质上进行了革新,加之金刚砂之类的中间介质的使用,使玉石器碾琢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水晶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水晶杯出土的战国1号墓,还出土了玉璜、玉虎等彰显地位的成组配饰,依照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来看,墓主人可能是高等级贵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