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民国时期的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造金涂塔及其铭文的全形拓片,由严国瑞拓录。铭曰:“吴越国王钱弘俶敬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保。”钤“严国瑞拓”朱文印。
拓本主体为阿育王塔的四面,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顶四角耸立四根蕉叶状山花,正中立塔刹、相轮。塔身四面浮雕“萨埵(duǒ)太子舍身饲虎”、“快目王舍眼”、“尸毗(pí)王割肉贸鸽”和“月光王施首”佛本生故事画面。
五代吴越国时期,佛教盛极一时。钱氏诸王笃信三宝,广修禅林。末代国王钱弘俶(929-988)更是毕生崇佛,曾效仿古印度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宝塔的事迹,造八万四千阿育王塔,藏八万四千《宝箧(qiè)印陀罗尼》刻经,以期国泰民安。杭州雷峰塔、金华万佛塔、苏州瑞光寺塔等都曾出土过此类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又称宝箧塔、金涂塔。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主要有铜、铁二种,形制稍有不同。钱弘俶曾分两次集中造塔。第一次在“乙卯岁”,即后周显德二年(955),时值后周世宗柴荣推行“灭佛”政策,钱弘俶则造八万四千铜阿育王塔,在吴越国境内供奉。第二次在“乙丑岁”,即北宋乾德三年(965),钱弘俶再造八万四千铁阿育王塔。从铭文上看,此本所拓即乙卯岁铸造的铜塔。